锦江区水井坊社区●停车场长期以来,兰桂坊停车场夜间扰民问题突出,居民反复投诉。●小游园根据群众意见,按照“老成都、蜀都味、国际范”的城市风貌和特色定位,总投资万元,建成小游园面积平方米。●故事馆按照“景观化、景区化、可进入、可参与”建设理念,社区通过挖掘街区历史文脉,在小游园内打造社区乡愁故事馆。水井坊是成都为数不多有蓝花楹的社区。但水井坊最常见的是槐树,树荫掩映下,旧院子里的老人在树下摆一桌棋牌,招呼街坊邻居来晒晒太阳,仿佛与坊间一同悠悠老去。槐树下的老故事,水井坊的居民们正把它刻成了乡愁。在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的组织下,水井坊社区的居民组成社区文化志愿者团队,对在地辖区的历史文化、民间艺术、个人生命故事进行挖掘、走访、收集、整理。他们把汲取于身边的素材经过再创作后,形成作品,放置于街口的一间玻璃房子内,给它取名叫乡愁故事馆。▲乡愁故事馆牛王庙有没有庙?他们在寻找城市的根乡愁故事馆位于水井街上的一片小游园中,旁边就是成都夜生活的潮流酒吧街。在白天,这里格外地安静古朴,满街飘荡着酒香。比起不远处的水井坊博物馆,乡愁故事馆无论是规模还是陈列都小多了,但这里的故事却来自于坊间的普通人关于水井坊的回忆和认知。乡愁故事馆里有一套别致的书签,上面是志愿者杜磊的手绘图。他和项目组的其他志愿者们一起,通过查阅档案、走访老人,来探寻成都的一个老地名,“牛王庙”的前世今生。牛王庙究竟有没有一座庙?它在辖区的哪个位置?现在还有遗址吗?作为成都的一个老地名,又是人流众多的交通口岸,可能住在这里几十年的人也没有心思去多问一句名字的由来。杜磊却较了真。他不仅查到了清康熙年间为驱除瘟疫修建牛王庙的来历,还找到了东大街城市建设改造时,牛王庙部分梁柱和构件被收集整理到三圣乡重建的故事。于是,他用手绘的九幅画,记录牛王庙的前世今生,也为城市变迁留下了记忆。▲参观者在阅读馆内作品今年76岁的老大爷陈强,也是社区内的一名志愿者。不会画画、不会写作也不会拍视频,陈大爷却有自己的方式来记录乡愁——口述故事。在他的记忆里,成都由一个个美食地标组成。人民公园附近的“努力餐”每天傍晚会在餐馆门口摆一个大桶,免费为穷人发放食物。儿时的陈强会捧一个大碗去排队,装得满满的回家与兄弟姐妹5人分享。年少在红旗玻璃厂当学徒时,九眼桥下两口子卖的夫妻肺片香辣入味,两分钱一片。师兄在弥留之际也想尝一口当年的味道,陈强跑了大半个成都最后在文殊院买到流淌着糖汁的红糖锅盔……陈大爷说着,志愿者徐媛媛就记录整理,写成文章,把陈大爷的美食记忆发在名为“坊间”的